上一版  下一版
网络质量新闻链接
增速近年来最低但含金量高
两起环境暴力抗法事件得到处理
图片报道
用标准弘扬传统文化
北京编制地方标准为地名命名立规矩
上海区县长新官上任摸清楚安全底数
广西南宁公开摇号抽签
3上一篇  下一篇4 2015年02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 缩小 默认        

用标准弘扬传统文化

 

    短   评

    □ 徐建华

    “看北京公交是如何欺负老外的:一个是最牛的公交站名,包含了东南西北4个方向,叫做‘北京西站南广场东’;另一个则是最考验外国人汉语听力的报站,叫做‘前门到了,请您从后门下车’,我曾亲眼见到两个老外当场傻眼了”。这是曾经非常流行的一个关于北京地名的段子,调侃的背后,也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地名的复杂性和传统性。

    我们知道,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大到一个省份、一个城市;小到一条街道、一个村庄,到底如何取名,实际上是包含着厚重的历史和浓浓的传统文化在里头,而此次《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》在制定过程中,充分体现对北京“历史文化”的尊重,可以说体现了借助标准化的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。

   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每一个地名的演变和规范,都是其历史文化的一部分,尤其是此次地标中特别强调的“胡同”的命名,更是北京地理历史文化的标签之一。北京市通过借助标准的手段为地方命名“立规矩”,明确要求“保护地名文化遗产”,既是对传统的珍视,也是城市自信的体现。

    事实上,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,城市的现代感、时尚感越来越强,但同时带来的“副作用”是城市面孔越来越相似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弱化,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城市街道具有历史文化地名的消失,希望北京市这种以地方命名标准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,能够在更多的中国历史城市中得到推广。

 
3上一篇  下一篇4  
 
   
   
   

中国质检报刊社 中国质量新闻网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法律顾问: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

关闭